參展推介|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精益求精,知行合一
有這么一家研究中心他們助力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筑群申報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協助校方對徐匯校區的歷史建筑逐一進行修繕。 有這么一個研究中心他們組建上海交通大學西藏江孜建筑遺產保護幫扶團,進行深入調研。 他們始終精益求精,知行合一,做古建筑的守護人,擔當文化傳承的使命。他們就是本屆建筑遺產保護與修復博覽會的參展者——上海交通大學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 中心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IRCAHC)(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于2013年,由國內遺產保護界領軍人物曹永康博士引領,是聯合國內外多學科專家與機構、較早從事建筑遺產保護的產學研團隊,主要開展建筑遺產的病害檢測、建筑保護修復技術、數據管理與分析等科研工作,同時進行教育培訓與公眾傳播活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其宗旨在于以真實科學、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以及精神與審美的態度,做古建筑的守護人,擔當文化傳承的使命。 研究中心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建筑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中堅力量,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他們將在本次展會以“保護修復”、“學術研究”、“教育培訓”、“公眾傳播”四個方面對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專題展示。 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開展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復設計三百余項,歷史建筑勘察與測繪幾十萬平方米,歷史建筑再創作設計二十多項,其中上海徐匯中學崇思樓獲得“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的稱號,為業界最高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明代徐光啟墓考古與修復工程設計與上海市第四中學啟明樓(崇德樓)維修加固工程均獲得“上海市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新西蘭中國花園設計獲得“新西蘭國家最佳園林”獎;川沙中市街保護與改造獲得上海市優秀規劃二等獎。 徐光啟墓復原 上海徐匯中學崇思樓修繕 唐閘傳統民居保護與再利用 川沙古鎮中市街保護與再利用 學術研究 上海古橋修繕保護研究 教育培訓 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積極推進系統、深入的建筑遺產保護教育培訓工作,已成功舉辦了9屆“中歐歷史建筑保護理論與技術”高級研修班,并為上海市文物局、房地局開設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質等專業培訓等,幫助提升本領域從業人員的理論與實踐認知水平。 公眾傳播 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進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公眾傳播,以改變更多人的意識,起到遺產保護的長久意義,其公眾傳播形式包括組織、舉辦各類國際研討會、學術講座、圖書出版、展覽等,傳播建筑遺產保護的理念和內容,并聯合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主講“上海建筑百年”紀錄片,為上海建筑文化代言。另外,還通過開發“上海建筑遺產數字博物館”等項目,利用各種媒體和自媒體渠道,面向公眾傳播遺產保護的理念和知識。中心的平臺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形成了較高的公眾推廣活躍度。 開發“上海建筑遺產數字博物館” 專業優勢 這些成就的取得來自研究中心具有的獨特專業優勢: 一、與當前最先進的保護理念及技術接軌,建有自己的建筑遺產保護技術實驗室,成功將三維激光掃描、攝影測量、紅外熱成像無損探查、內窺鏡、無人機測量、BIM技術等國外先進技術普遍應用到國內保護工程項目中,這在國內遺產保護界都屬于一流行列; 結合攝影測量、外熱成像無損探查進行建筑病害分析 二、致力于建立扎實專業的GIS數據庫,開發了自己的數據管理與專利技術,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GIS文化遺產數據數據庫 三、打造了一支多學科、國內外專家支持的團隊,在測繪、設計方面,與上海交大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歷史建筑勘察設計研究院相配合;在病害檢測與修復分析方面,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的試驗平臺——交大分析測試中心以及交大材料系實驗中心,形成了具有先進保護經驗、技術與管理能力的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平臺; 四、得到了國內外重要保護機構的支持與合作,國外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學、佛羅倫薩大學建筑系、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等,國內包括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上海市文物局、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故宮博物院等。中心現已成為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近現代建筑保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單位。 想要了解更多詳情可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上海交大建筑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