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Day1 | 主旨報告預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
在過去二十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積極實踐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交流,相繼在柬埔寨、肯尼亞、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尼泊爾等國家開展工作,并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理念、技術和方法以及實踐獲得地方政府和國際社會的認可與肯定。
本屆建博會很榮幸邀請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柴曉明院長在展會首日為本次展會進行主旨報告——文物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交流實踐。
柴?/曉/明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柴曉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學術秘書);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保護管理處副處長、處長,文物保護司副司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書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黨委書記。現任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在柴曉明院長看來,在國際文物保護領域,中國的參與度逐漸提升,為國際文物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是文明古國,文物古跡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包括遺址、墓葬等,我們的文物保護實踐給國際文物保護界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
文保?/?考古
我們正走向世界參與國際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已經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他們編寫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大運河、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等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申遺文本;依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開展世界遺產地監測,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走向世界參與國際文化遺產保護修復項目。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監測預警頁面
26年前,中國參與了由柬埔寨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吳哥古跡保護國際行動,參加拯救吳哥古跡國際行動,并派出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前身)組建“中國吳哥古跡保護工作隊”的專家團隊對周薩神廟進行古跡保護和考古工作。2006年,在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一期周薩神廟保護工程進入尾聲之際,中柬兩國政府正式確認茶膠寺為中國援助柬埔寨二期吳哥古跡保護項目,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成功完成須彌臺石刻保護等24項全部修復內容,改善了茶膠寺整體的安全狀況,排除了文物險情,展現了原有的歷史風貌。

中國文物保護工作隊參與柬埔寨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
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立即派專家赴現場參與尼泊爾震后文物損毀調研評估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啟動了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修復項目,為受到地震災害嚴重影響的尼泊爾文物古跡伸出援助之手。項目于2017年8月正式啟動,計劃工期為58個月。目前,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


尼泊爾總理奧利到加德滿都九層神廟了解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援助修復過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始終遵循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原狀、真實性、完整性原則,堅持尊重當地的傳統做法和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結合中國文物保護的經驗和成果,將國際社會公認的保護理念與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修復原則相結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方法和技術路線,逐漸在文物古跡保護國際舞臺中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模式”。

過去的二十余年,從柬埔寨周薩神廟的小試牛刀,茶膠寺的龐大壯麗,到柏威夏寺保護修復中國主席國的地位提升,從烏茲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的古跡保護,再到尼泊爾九層神廟王宮建筑的修復,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領域經歷了從小到大、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正是每位文物援外工作者懷著對遺產的敬畏之心,做好每一個環節、細節,才讓世界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一個世界遺產,更是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文明。”考古保護這樣古老而偉大的文明不能只靠單干,我們需要交流更需要合作更需要在合作中推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進步。柴院長曾說:“中國參與一系列文物保護援外工程,大大推進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進步,其中也包括文保技術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從跟隨者漸漸變成了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將繼續做好文物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項目,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貢獻一分力量。
2019年10月31日13點30分,一起走進柴曉明院長文物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交流實踐的主旨報告吧!
主旨報告詳情
報告主題:文物保護與考古國際合作交流實踐
? ? 主講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
? ? 時間:2019年10月31日13:30-14:30
? ? 會場:論壇室2廳